“廣東每年生產45億雙鞋,占全國近50%的份額;每年出口35億雙,占出口總產量的70%。”廣東省皮革協會理事長王建新如此描述廣東在全國鞋業制造中的地位所在。然而,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廣東制造”模式已然受到極大的挑戰。據其透露,廣東皮鞋年出口量高峰時曾高達11億雙,但現在僅有7億雙,行業利潤也大為收縮,利潤率也從高峰時的20%下滑至僅剩5%。在此背景之下,廣東本土企業已經悄然從以往安于隱身背后做代工向發力推自有品牌轉型。然而在擺得上臺面的品牌寥寥可數、晉江派、溫州派早已在品牌化之路上攻城略地的大背景下,廣東本土企業這條轉型之路顯得頗為艱辛。
廣東鞋業嚴重依賴國際市場
廣東在全國鞋業中的地位無可比擬。在鶴山市鞋業商會13周年頒獎典禮上,王建新介紹,廣東的鞋廠有8000多家,每年生產45億雙,占全國市場近50%的份額。每年出口的鞋有35億雙,占全國總出口量的70%。
在王建新看來,這樣一個龐大的產業,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廣州、東莞、深圳、惠州東、鶴州、揭陽、潮州。“其中鶴山以高檔真皮男鞋為主,當地超過1000家鞋廠,每年產出8000萬雙,單價比較高,產值每年近100億,占鶴州總產值的15%;惠東以女鞋為主,雖然每年有6億雙的產量,但是單價較低。”王建新表示。
“時尚、質量好、產業鏈完善。”在王建新看來,這是廣東鞋業的優勢所在。如果不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到來,或者廣東鞋業還是一片增長的樂土,然而從4年前開始,這這種曾經的外貿優勢反而成為一個包袱。
“廣東鞋業嚴重依賴國際市場。”王建新表示,雖然廣東鞋業今年發展平穩,但出口卻是下降的。“國際消費市場低迷,訂單下降了20%- 30%。”王建新表示,在最好的時候,廣東每年皮鞋出口高達11億雙,但現在僅剩7億雙。
身兼鶴山鞋業總商會會長和華利達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的施志堅對廣東鞋業在國際市場現在的困境深有感觸。“人民幣的升值讓廣東鞋業在出口的競爭力正在被削弱。”越南和印度的成本優勢凸顯,同樣100美元,顯然在越南和印度采購會比從中國市場采購有優勢。
利潤收縮行業回暖未現
一方面,廣東鞋業的出口市場大受打擊,另一方面行業也面臨著另外一個挑戰———成本上升。“以前市場好的時候一雙鞋的凈利潤一度高達30元,但現在隨著員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在不斷上漲,利潤空間已經遭到很大的壓縮。”一位熟悉廣東鞋業市場的行業人士如此表示,前兩年因為招工難,人員工資漲幅曾高達20%以上,雖然現在增幅回落至10%左右,但總體而言人員成本會不斷上漲。
對此,王建新坦承,新《勞動法》頒布之后,勞動力成本上漲,以前企業的利潤可能有20%,現在行業平均僅在5%左右。
對于這種量利下滑的局面,上述行業人士坦承,目前還沒看到行業回暖的跡象,甚至有企業反映比去年更困難。“一方面是歐美市場還沒根本好轉,另一方面是企業的成本依然在不斷上漲。”
這種利潤的收縮不僅體現在依賴出口的本土企業身上,連走品牌之路的本土企業也遭受到很大的沖擊。作為鞋業龍頭的百麗也難以幸免,記者查閱百麗2012年的年報了解到,2012年百麗年銷售額為328 .6億港元,同比增長13 .5%,這是百麗上市以來首度突破300億大關。然而,其經營溢利僅微增2 .6%至54 .03億元,為其近5年來增速最緩慢的一年。2012年鞋類業務銷售規模為210 .45億元,同比增長13.6%,較前兩年25%左右的增幅明顯放緩。業績利潤率下降超過1個百分點。而今年上半年,盡管百麗銷售收入再度增長11.1%,但是凈利潤卻不增反降低,下降1.9%。“市場環境普遍低于預期,消費信心低迷,4月份反常的偏冷天氣,春季局部地區的禽流感疫情進一步加重了零售商的壓力。”這是百麗對當前鞋業大環境的描述。
佛山品牌星期六鞋業,盡管上半年營收增幅高達20 .86%至8.97億元,但是凈利潤大跌34 .78%至僅剩0 .31億元。雖然主品牌星期六營收同比增長10 .64%至4 .83億元,但旗下索菲婭、菲伯麗爾品牌營收分別出現4 .71%和2 .08%的下滑,僅為1 .38億元和9958萬元。凈利潤率僅為3.46%。星期六鞋業在半年報中稱,內銷女皮鞋因商場折扣率上升導致銷售單價下降了1 .47%,單位成本在嚴格管控的情況下仍由于人工、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原因而增長了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