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產業結構的失敗。不管是松下、索尼,還是夏普、日立。可以說,日本家電在彩電是聞名在外的。因為現今松下、索尼、夏普等,都將救命稻草擠在彩電的唯一板塊上。從理論的角度上講,是產業的集中,但對于日本家電產業戰略上,是產業資源的重疊,并且也顯現出單腿走路的產業困局。但是在白電方面日本家電企業現今很不作為。行業里,一般把白電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1970年之前,由歐美主導的白電時代;第二階段是1970-2000年,白電產業以日本為主導的時代;第三階段則是至今,正在進入的“中韓時代”。早在2000年以前,日本在白電方面可以說是盛極一時,但盛極必衰,這些年來,日本在白電上的“不作為”,以及中韓白電的崛起,都導致了日本目前產業結構的失敗。而此前,海爾收購日本三洋白電,導致其在白電方面更加的空白。
人文結構的失敗。二戰后,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日本的人口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而人口老齡化是日本面臨的突出問題。人口老齡化,對日本企業的發展尤為不利。首先,人口的老齡化嚴重的影響了企業的用工環境。老年人比例上升,青壯年勞動力就相對缺乏。因此,青壯年勞動力的供給就無法滿足企業用工對勞動力的需求,如此一來,企業很容易出現“用工荒”。其次,受人口老齡化的影響,青壯年人力資源不夠,企業需要更高的人力成本去吸引青年員工,這從某種程度上又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在制度保障上,人口老齡化使得企業需要支付員工的養老金額越來越大,使企業肩上的擔子又重了不少。另外,從企業生產方面而言,人口老齡化導致企業員工老年化,職員平均年齡較大。老年人的思維不如青壯年活躍,這種用工結構,也會導致企業在產品創新方面比較滯后。而從消費需求方面說,受消費觀的影響,老年人對電器產品的消費需求不高,從而無法刺激企業對產品的研發創新力度。對于任何產品和企業,因循守舊和保守始終是他們發展的最大敵人,特別是在時代已經更新,革命已經到來的時刻,日本家電企業決策層,沒有革命性創新或者說是破壞性創新的決心和魄力,只是在原有產業上的零敲碎打,修修補補。俗話說,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但日本家電企業始終沒有狠心做到打破舊有產業格局。所以日本家電企業失去了創新,又沒有新的血液的注入,如何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擁有立足之地呢?
金融政策結構的失敗。日元升值給日本家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此前,夏普和索尼都把企業虧損的原因歸咎于日元升值。日元的強勢和較高的企業稅率使得他們在國際競爭中處于劣勢。日本是一個資源枯竭型的國家,地理環境使其成為一個高度依賴進出口的國家,過去,日本是一個以加工進出口成品的“加工貿易”為主的國家,很多原材料都是依靠進口,很多產品進口來,加工好后,銷往其他國家。如今,日元一升值,日系家電的產品價格就變高了,如此一來嚴重阻礙了產品的出口。此外,隨著近年來韓國的崛起和我國家電的發展,日本早已失去了“來料加工”在技術上的優勢。而當此外,國家金融政策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強有力的支撐。我們知道日本是一個高負債國家,當收入無法彌補支出,出現財政赤字時,為了彌補財政赤字,便只有發行國債,這就導致日本政府財政吃緊,給企業的經濟支持有心無力,政府給予企業的支撐有限,日本企業又數量多,自然便僧多粥少,這就使得日本企業無法進行大規模投資生產,在金融政策方面的失敗,也讓日本家電企業大潰敗。
綜上所述,日本家電產業三大結構性的失敗,都直接導致曾今在家電市場叱咤風云的日系家電,已成為昨日的“故事”,如今只能黯然揮手告別過去的光輝歲月。日本家電企業若要走出“經濟寒冬”,重振雄風,調整其結構就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