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整合凸顯新動力 變頻節能技術成為市場主導 |
|
發布時間:2008-10-14 16:45:41 訪問統計:點擊次 評論: 次 作者: 肖航
|
|
“中國空調業目前正處于低層次產品的價格競爭階段,潛伏著巨大的危機。這種危機如果持續發展將導致整個行業難以為繼,也無力參與國際競爭,同時消費者大面積使用低質高耗的定速空調,既不能提高生活消費質量,也消耗了大量的電能,將進一步加劇當前電力供應的緊張形勢。”(感受中國股市最具震撼力的攻擊型波段…)
不久前,一場名為“變頻,中國空調整合的新動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專家們一致得出了上述結論。專家們同時指出,變頻節能技術將成為市場主導。
市場潛伏著危機(獨家證券參考,全新角度看股市……)
據中國家電市場聯合調查研究課題組調查,目前的中國空調產業潛伏著極大的危機,某種意義上說,已到了戰略抉擇的生死關頭。
危機一:核心技術的缺乏和新技術應用的滯后,已導致中國空調產業缺乏持續發展的動力,而推動一個產業長期健康發展的動力始終是技術。
危機二:規模急劇擴張,路在何方?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空調企業的合計產能在2004年將達到6000萬臺,遠遠超出市場的需求,全球每年空調產品的需求量也只在5500-6000萬臺左右。這種以低端技術產品延伸產能的急劇擴張,將導致企業在未來市場競爭能力的下降。
危機三:空調企業對價格競爭過分關注,導致整個產業陷入微利和虧損的狀態,透支社會資源,而無力進行技術升級,打造完整的價值鏈。
行業發展有新動力
與會專家座談認為,現階段推動中國空調行業發展的新動力則是變頻節能技術。節能作為長期影響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將直接對中國空調產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通過對世界空調產業發展趨勢的跟蹤研究,結合中國空調產業的實際情況,與會專家指出,變頻節能技術是推動中國空調產業發展的新動力。做出這一判斷,主要因素有幾個方面:
第一,變頻技術成熟,產品可靠性高。
在目前諸多的空調節能技術中,變頻是最成熟的技術,并且在日本和許多亞洲國家得到了市場的驗證。在人口、能源、氣候與中國相近的日本市場,通過短短的8年時間,變頻空調的市場占有率已達到了96%。
更為重要的是,變頻空調產品的生產具有嚴格的要求,需要較大的投入,普通定速空調生產線通過簡單改造并不能滿足變頻空調生產的需求。中國少數企業如海信已經掌握了變頻空調部分核心技術,并具備了大規模生產的能力。同時,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空調企業如海爾、新科、格力等均在開展變頻空調的研究和生產。
第二,消費環境日趨成熟,消費者希望享用舒適性高、節能性好的變頻空調。
開展能源節約是我國一項重大的政策,國家將在近期出臺對空調能效標準的劃分,這將進一步促進變頻節能技術在空調行業的推廣應用。而從節能冰箱的推廣可以看到,空調企業如果沒有技術及生產線方面的儲備,將很快遭到市場的淘汰。
據中怡康公司數據,2004年1-3月,變頻空調在中國主要城市的市場占有率超過20%,其中海信以40%左右的市場占有率成為變頻空調市場的領頭羊。
第三,利益模式成熟,能給消費者帶來現實的利益。
根據中國家電市場聯合調查研究課題組的研究結果,在海信、海爾、新科等空調企業的推動下,消費者對變頻空調的認識程度正在加深,用過的都說好,二次選購也傾向于選擇變頻空調。據相關檢測機構簡單的計算表明,一臺變頻空調在正常使用下,每年能夠為消費者節省200元左右的電費。空調一般的使用年限在3-8年,如果選用變頻空調,則可為消費者節省使用費用在600-1500元之間。
據悉,海信變頻空調通過技術創新和規模擴張,已經實現與普通定速空調的價格差距在600元-1500元之間,給更多的變頻空調選擇帶來福音。
專家普遍認為,未來能夠主宰市場、健康發展的空調企業,必然是在技術、規模和價格上協調、平衡發展的企業。
變頻空調迎來新機遇
家用電器行業是能源的消耗大戶之一,以空調為代表的“耗電大戶”理應成為這場戰役的中堅力量。
據統計,目前我國家用空調的年耗電量為400億千瓦時以上,空調已日漸成為能耗大戶。空調負荷在電網系統負荷中比重不斷增大,既導致全國大部分地區夏季最大用電負荷對氣溫的變化越來越敏感,也導致了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應嚴重不足。2003年8月22日,由于氣溫原因,北京地區用電量再創歷史新高-833萬千瓦。據估計,北京的空調負荷已經占到全網負荷的40%,空調的節能問題迫在眉睫、刻不容緩。而目前在廣東的很多地方包括廣州,都采取用電高峰限制的措施,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活和工業生產。
中國首個能效標準制定于1996年,當時中國家用電器標準化委員會將最低EER標準設定在2.65(W/W),附有15%允差(對7KW分體式房間空調器)。這樣,最低EER標準變成了2.25。最近,家用電器標準化委員會已力求提高最低標準至2.48(2.75附10%允差),預計執行日期是今年年底前。與此同時,中國國家標準研究中心正在做產品節能標準的強制性標識工作,目標日期是在2005年實施產品標識計劃。 |
|
|
打印 | 關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