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網上行”助推亞洲最大紡織商圈華麗轉身
廣貨網上行目前開展得如火如荼。兩年前就試水電商平臺的中大紡織商圈,將力推“紡織網上行”作為其升級的重要手段。在抱團出擊、發展品牌和產權的愿景下,眾多街頭作坊走進了珠江國際紡織城、廣州聯合交易園區等專業市場。珠江國際紡織城運營公司副總經理廖海飛日前接受南都記者專訪表示,在訂單化生產、展貿式采購和“點對點”合作保護產權等方面,中大紡織商圈已經全面鋪開。
南都記者走訪商圈亦發現,一干入駐布業企業已精于網絡營銷和專業設計,串聯起“微笑曲線”的高低端。不少布行老板和商戶告訴記者,傳統的現貨交易不可能再做十年了,需要投身電子商務。但是他們發出呼聲,“需要專業的公司培訓和引導。”
“街頭作坊”進軍紡織城
在廣東省政府“廣貨網上行”拓展營銷模式、促銷穩增長的推動下,十家電商平臺、百家網上商城、千家廣貨網店和萬家工商企業正進行如火如荼的轉型升級促銷售。長期進行低端制造加工的紡織行業也正進行“紡織網上行”,憑電子商務平臺和信息系統的全面鋪設,擺脫“重生產、輕流通”的弊病,補足制約廣東省產業轉型升級的短板。
中大紡織商圈作為中國最大的紡織原料集散地,在世界紡織行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勇當廣東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排頭兵。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至今,商圈已發展成為擁有40多個專業市場、15000多個鋪位、年交易額達300億元以上的大型專業市場商圈。隨著珠江國際紡織城、廣州聯合交易園區今年的陸續開業,商圈營業面積一舉超越浙江柯橋,成為亞洲最大的紡織商圈。
南都記者近日走訪中大紡織商圈和珠江國際紡織城發現,在顯赫位置光鮮的招牌指引下,眾多商家已經非常嫻熟地操作著網絡信息庫。珠江紡織城專設的“設計部”座無虛席,產品研發和品牌推廣已經備受重視。
不得不提的是,大量類似“阿青布行”這樣的街頭作坊仍然大量存在。相比于其他新興的現代化專業市場,這些商家在產品研發、檢測、信息發布、品牌推廣等方面十分欠缺,產業鏈上下游不完善。而通過南都記者隨機采訪,不少商家“小富即安”的心態十分明顯,對品牌運營和轉型升級興趣不大。
“我們有單就做。單多做多,單少做少。只要有生意就是王道。我為什么一定要做自己的品牌?”一位布行老板的話迎來周邊不少贊同。
“你不要小瞧這些布行老板,他們對市場的反應能力是一流的。我們的任務就是多跟他們打交道,搞清楚他們對市場的判斷和需求,及時提供信息服務”,珠江國際紡織城運營公司副總經理廖海飛如是對南都記者說,信息收集和交流機制已經先行起步,而品牌意識也將隨后全面鋪設開。
大宇布業是圈中品牌初見規模的企業,其已將總部設在珠江國際紡織城,期以形成品牌規模效應。中大紡織產業商會有關負責人也表示,將在今年內入駐珠江國際紡織城,在市場挖掘更多商機。
紡織網上行:聚焦信息和品牌
隨著今年年中在建投資最大的珠江國際紡織城正式投入運營,業內預計“世界布都”將加速成型。珠江國際紡織城表示,珠江國際紡織城投入運營后,將給中大紡織商圈升級帶來三大變化:訂單化生產;展貿式采購;引導商戶主動走出去,邁向全球市場。
而這三大變化里,核心強調的,就是對信息的收集發布和品牌的進一步提煉升華。在中大紡織商圈產業鏈經濟總量超過300億元的規模效應下,一批有亮點有想法的布業公司已開始嶄露頭角。
“作為開發商,珠江國際投資公司為中大紡織商圈提供了必需的場地,并致力于商鋪經營氛圍的改善,引導商戶逐步轉型。”珠江國際紡織城運營公司副總經理廖海飛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表示。
據介紹,珠江國際紡織城項目規劃有面輔料展貿中心、紡織企業總部基地、服裝設計總部基地、服裝品牌總部基地、文化交流中心等核心功能。目前最先投入使用的是5樓、6樓的服裝設計總部基地以及總部寫字樓配套。金融機構方面,引入農業銀行(2.43,-0.01,-0.41%)、廣州農商行等銀行網點,為商家提供軟硬件的全面配套支持。
在珠江國際紡織城內部電子商務平臺的演示系統里,南都記者看到,采購商登錄系統以后,可以自由地在虛擬的3D立體的珠江國際紡織城里進行采購,包括跟商家洽談,察看樣品,詢價下單等。商家也可以用網站機器人(23.810,-0.99,-3.99%)主動跟進入紡織城的采購商進行洽談,或隨時更換陳列的產品。
據南都記者了解,這一平臺將會顯示所有的購買記錄,可以借此綜合評估客戶的喜好和需求,有利于全面收集數據報告和訂單信息,獲取一手的市場信息。“借由這樣的平臺,引導這個商圈習慣于應用這樣的交易模式。現在的網站已經成型,爭取今年能實現會員兩千的目標。”廖海飛告訴南都記者。
值得一提的是,為方便訂單化生產,珠江國際紡織城引入了設計師工作室,專為紡織設計師打造“廣東紡織設計師總部基地”。
“設計、研發需要大量的現貨面料參考,中大紡織商圈與其他紡織商圈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現貨面料,依托商城5000多家面輔料商戶以及中大商圈上萬商家提供的海量素材,設計師擁有全國紡織業最好的設計平臺,可以與廠商進行點對點合作,使得產品走向訂單化生產。”珠江國際紡織城相關負責人對南都記者說。
這種訂單化生產模式,將大大減少目前中大紡織商圈的物流與人流,改變交通擁堵、物流不暢的困境。南都記者還獲悉,目前韓國的面料通常是國內市場價格的4-5倍,已經有韓國的客戶與中國的廠商合作,度身定做產品,點對點合作,以保證知識產權不被抄襲。
“金融支持”上馬
廖海飛告訴南都記者,現在上馬的金融支持有兩塊,其一是第三方公司做的擔保,即通過商戶聯保,借流動現金進行按揭。銀行開展相關業務,看重的是中大商圈商戶的信譽、資產持有量和對于金融支付的需求。第二塊是珠江國際紡織城現在與幾家大的國有銀行,通過臨時的授信額度支持商戶通過現場刷卡的方式提高額度。
在信用支持方面,不少紡織企業反映基本沒有杠桿效應,都是按傳統借貸方式去融資。對此,南都記者采訪廣東省信用協會會長、志高空調董事長李興浩獲悉,信用協會正在聯合廣東百家金融機構和民營企業舉行誠信簽約,實現企業和金融機構有效對話,在信用和金融支持方面取得應有的機會。“信用協會致力于推動企業抱團取暖,取得更好的杠桿效應。但政府還是占主導的地位。”李興浩表示,構建信用體系對于全社會、各行業轉型升級作用重大。在推動廣東企業轉型升級中,金融支持、政策走向等焦點問題關乎企業的發展甚至存亡。
“網絡為人們提供最新的消費品,促使消費欲望升級。如果廣貨網上行除了激發人們的消費欲望之外,在傳統產業整合更多信息,那么結果比現在更好。”獨立經濟學家金巖石上周末在中山大學管理學院E D P企業家聯合會上接受南都采訪時給出如是建議。
記者觀察
紡織業正在經歷轉型“陣痛”期
南都記者日前走進中大紡織商圈,通過與商圈老板們的交談,以及總結珠江國際紡織城運營公司副總經理廖海飛的考察研究,記者發現,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目前的紡織服裝行業處于轉型陣痛期,而這樣的態勢,業內判斷起碼要維持三五年。
頗為意外的是,紡織服裝行業的信息上,最滯后的是品牌生產企業。由于他們對市場信息的反應存在時滯性,往往會錯判市場需求,拼命地囤貨,以至于庫存高企。
現在由于吸納了原料供應者,反應相對會快一些,需求減少后可以立馬截單,不再進貨。典型案例就是,去年下半年紡織城已經察覺今年的貨將會銷路不暢,因此提前一年自去年年底就開始籌劃今年的優惠事宜。
商圈協會的老板和商戶們已經做好了明年再熬一年的準備。所以現在積極地推動自己的品牌進行轉型。有部分行業商會近日赴國外考察,密切關注國外新的商業模式。老板和商戶們都明白,傳統的現貨交易不可能再做十年了,必須投身電子商務。但他們同時也發出呼聲,“需要專業的公司培訓和引導。” |